在工业领域,阀门作为管路流体输送系统的关键部件,起着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。上海沪航阀门长期深耕阀门行业,对其发展动态始终保持密切关注。当下,阀门行业呈现出复杂且多元的状态,这是诸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。
从生产情况来看,近年来中国阀门产量在波动中回升。2015 - 2018 年,受主流需求市场疲软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,产量一路下滑,在 2018 年降至近年来的最低点 486.3 万吨。不过自 2019 年起,产量开始维持在
560 - 700 万吨之间,2021 年以来更是呈现出小幅上升的趋势。据初步统计,2023 年中国阀门产量约为 679 万吨。从通用机械行业协会会员企业产量数据也能看出端倪,2023 年行业协会 41 家阀门制造企业完成阀门 84.96 万
吨,同比增长 10.31%;但 2024 年前三季度中,29 家阀门制造企业完成阀门 24.49 万吨,同比下降 1.83%,这显示出行业生产态势存在一定的阶段性波动。

在供需平衡方面,阀门行业整体趋于平衡。从代表性上市公司 2021 - 2023 年的产销量数据来看,像纽威股份、冠龙节能和伟隆股份等公司,产销率均在 100% 以上,处于轻微供小于求的状态,且呈逐年增长态势。同时,我国阀
门制造行业常年保持贸易顺差,2020 年贸易顺差额为 71.84 亿美元,虽较 2019 年有所下降,但 2021 年以来顺差逐渐拉大,2023 年虽小幅下滑仍达到 120.27 亿美元,2024 年 1 - 11 月贸易顺差为 88.82 亿美元。这主要得益
于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,使得阀门出厂成本降低,从而形成价格优势。
然而,阀门行业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,集中体现在产品结构上。目前,我国阀门制造行业内大多数企业集中于生产利润低、附加价值较低的中低端阀门产品,导致中低端市场供过于求,企业间不得不通过打价格战等恶性竞争方式
来争夺市场份额。与之相反,价格高、盈利能力强的高端阀门产品,却因技术限制存在市场空白。从进出口价格水平便能清晰看出这一差距,多年来我国阀门进口价格远高于出口价格,且差距逐年加大,2024 年 1 - 11 月阀门进
出口价格差达到 6.17 美元 / 套。
展望未来,阀门产业将迎来一系列深刻变革。在技术创新驱动下,高端化发展将成为主流趋势。随着各行业对阀门性能、质量以及智能化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,企业必然会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。例如,在材料科学领域,研发更
耐腐蚀、耐高温、高强度的新型材料,以满足极端工况下的使用需求;在制造工艺上,引入先进的数字化、智能化制造技术,提升产品的精度和生产效率。像上海冠龙阀门节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,凭借领先的技术研发实力,形成
了以阀门软密封技术、硬密封技术、防护技术、高效控制技术和性能模拟测试技术为主的核心技术体系,在行业内崭露头角。未来,会有更多企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,推动整个行业向高端化迈进。
在市场拓展方面,一方面,随着 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的持续推进,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,为阀门企业带来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。我国阀门企业可以凭借性价比优势,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份额。另一方面,国内新兴产业
的崛起,如新能源、半导体等,对高端阀门的需求将快速增长。阀门企业需要精准把握这些市场机遇,调整产品结构,开发适用于新兴产业的阀门产品,实现市场的多元化拓展。
绿色节能也将是阀门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。在全球倡导环保、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,阀门产品的节能设计和应用将备受关注。例如,研发低阻力、高效节能的阀门产品,减少流体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耗;推广应用环保
型材料,降低对环境的影响。冠龙节能作为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,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,其以节水节能为研发方向的实践,为行业树立了榜样。未来,绿色节能阀门产品将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,企业若想在竞争中脱颖
而出,必须紧跟这一趋势。
综上所述,阀门行业目前虽存在中低端产品供给过剩、高端技术亟待突破等问题,但未来在技术创新、市场拓展和绿色节能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,有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,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。上海沪航阀门也将
顺应行业发展趋势,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,积极拓展市场,为推动阀门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。